第一百六十三章 取舍-《重塑纯真时代》
第(2/3)页
有了资金,奶茶店在之后半年内,肯定是要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的,再也不是现在的小打小闹,作为三个股东,也必须要齐心协力,统一意见,才能让公司这条船平稳的行驶下去。
谈到正事,樊博和杨丽都收起的嬉笑的表情,开始严肃起来。
“首先我觉得,依旧还是要走高校路线,奶茶这东西只有被年轻群体所接受,才能以更快的方式发展。”陈营说道。
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,年龄越大,接受新事物的难度也就越大,因为你不确定这样东西给自己带来的风险更大,还是收益更大。
人是有路径依赖的,一个人在年轻时的行为,会使他产生强烈的思考惯性,行为惯性和心理惯性,如果贸然改变是很困难的。
这点在奶茶店里,就有很好的体现。
陈营之前曾问过店里的兼职员工,来购买奶茶的都是些什么年纪的人。
结果得到的答案是,基本上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,就连三十岁的都很少,即便有也大多数是带着孩子,给他们购买的。
要知道,这附近可不仅仅只有中工和盛大两所高校,本地居民也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的,所以只能说明,年纪稍微大的人,他们还是愿意保持曾经的习惯,自己带水或者去超市买瓶装饮料。
所以陈营打算,还是从高校的年轻人入手,逐渐的进入市场。
“这个没问题,不过我觉得也不要丢掉商圈。”
杨丽想了想:“我之前在燕京的时候,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在商圈附近吃饭,如果能有一家奶茶店的话,我觉得应该会有人愿意买的。”
“我也这么觉得。”
樊博点头同意:“我之前去市里新开的国贸,发现去那里逛街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。”
“嗯....那我们可以在商圈先开个一两家店作为试点,看看效果如何。”
陈营点点头,把这个列入了计划之中。
讨论原本就是要集三个人的意见,给未来规划出一条为合适的道路,他不是一言堂,自然要听取其他两人的意见。
更何况,陈营之所以先开始没有准备涉及商圈的原因是因为资金不够,现在已经没有这方面难题了。
而且高校协商是要有个过程的,哪怕是有钱也不一定能顺利开开店,但商圈不同,只要租金到位,随时都可以入驻。
所以自然可以尝试一下的。
“我是这么打算的,先发展有间奶茶店,初见奶茶店暂时维持原状。”
之所以这么安排,是因为陈营对两家奶茶店的规划不同。
有间奶茶店走的是便宜平民的路线,开一个分店的成本也不是太高,而且之后肯定是要让其他人加盟的,只要做好培训和供应链,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太大的差错。
但是初见奶茶店不一样。
成本太大不说,而且对于装修,风格,甚至于服务都是有要求的,如果一个店出错的话,很可能影响正题的口碑,所以陈营不打算让走加盟模式,而是所有店都采用直营。
“另外,咱们也要开始正规化管理了。”陈营继续说道。
随着分店的逐渐增多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,再用这一套小作坊模式的管理方法,显然是不行的,要想不出问题,必须要进行正规化管理。
“首先是人员问题,必须要签劳动合同,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口头约定一下,而且以后一旦有加盟商,很多规定也要提前制定好,所以我们必须要找一位精通法律方面的人,来帮咱们把关。”
在法商结合的时代,商业依靠法律的规范及应用,法律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商业,企业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前提是符合法律规定。
法律风险的选择并不像企业选择承担商业风险那样,有勇气和魄力就足够了,法律风险带来的否定性是企业很难承受的。
陈营上辈子创业就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,所以现在重头再来,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。
“这个要从社会上来找吧,咱们周边这几个学校好像没有法学专业。”樊博也不认识这方面的人员。
“别看我,我连大学都没上过,更不可能认识。”杨丽摆摆手。
“我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....”陈营似乎想到了什么。
他说的人是自己的辅导员孙瑞涛。
上辈子从学校离开加入律所之后,孙瑞涛主要负责的就是商务纠纷,还主打了几个影响力颇大的案子,在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,现在虽然肯定还没达到那样的功力,但给自己这里当个参谋还是绰绰有余的。
“再者就是人员方面的调整,尽量用专业性人才。”
陈营用手指轻轻点着桌子:“一哥,更新口味研创新品的事情你先不要做了,到时候我会专门找个人负责这一块,你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。”
“什么任务?”杨丽问道。
“做出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出来,分店开业肯定会有不少信任,你要负责给他们培训,保证每家店不管从包装,分量,到口味都保持一致。”
在餐饮这个行业里面,想要每家连锁店的口味都保持一致是非常困难的,因为制作的人不同,所以或多或少都有偏差,很多知名餐饮品牌也做不到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