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大字不识一个,又如何让晚年的万历皇帝看重,并且亲自让西李抚养? 真的荒淫无度,有龙阳之好的话,那为啥天启帝是后宫的妃子多有怀孕而非客巴巴怀孕?? 只能说一个事。 那就是文人集团实在是太会了。 他们很清楚老百姓们对什么样的事情津津乐道,他们更是精通如何造谣生事。 毕竟如果不会捕风捉影不会脑补,更不会造谣的话。 东林党是如何在万历年间的那一众党派之中迅速脱颖而出,独霸朝堂的? 关内的民情如此,朱由校很清楚不能一朝一夕就去改变。 可是关外不同! 这也是为何朱由校乐意让关外成为大明兵工厂的原因,一旦辽地大开发搞起来,辽民们就都有事儿干了! 不会闲的蛋疼在战乱平息后,去听说。 朱由校记得后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。 都多大的人了?还听说听说的,没有亲眼见过亲身经历接触过就对一个人一件事下决定,是没脑子么? 平息了心头思绪,朱由校看着面前目瞪口呆却没有动作的袁崇焕,手指敲了敲桌面道:“袁卿,愣着干甚?去给朕准备纸笔啊!” 说完这句话之后,朱由校才反应过来。 袁崇焕怕不是觉得自己这是一拍大腿,不经大脑思考就说出来的吧? 这丫的,该不会觉得这些古早期的火器想要改良很难吧? 不会吧不会吧? 可看着袁崇焕眨巴眨巴了眼睛,朱由校确定了。 袁崇焕就特么这么想的! 手臂一挥,朱由校就从自己的腰间掏出了一杆天启短铳。 “袁卿,你可识得此物否?” 这话一出,袁崇焕顿时全身一颤,点头道:“老臣认识!自然是认识的!” 曹文诏那个蛮子手里就有一杆同款,袁崇焕哪能不认识? 更别提曹文诏都快把那玩意吹成御赐宝剑上打昏君下打贪官了,袁崇焕自然是印象深刻。 听着这话,朱由校点了点头道:“认识就好,朕弄出来的!” 袁崇焕甩了甩脑袋,惊呼道:“啊?!” 这个时候的袁崇焕你也可以说是惊涛骇浪。 天启帝手里的天启短铳是天启帝弄出来的,这也代表着护龙卫手里的长铳也是天启帝改良的! 生而知之者,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吗? 在京城里折腾折腾木匠活,拾掇拾掇手艺活,就能改进军器了? 工部那帮人,难不成都是酒囊饭袋吗? 这么多年下来火器越发花里胡哨,就是一点战斗力都没提升! 反倒是这少年天子弄出来的东西,一个比一个动静大。 服了! 我老袁服了! 生而知之者不讲道理,老袁实在是没办法! 打不过就加入!更别提天启帝本来就是自己效忠的君王! 老袁一拍胸口道:“陛下!老臣马上来!” 眼见袁崇焕这么积极,朱由校也揉了揉自己的面颊,让之前一直紧绷着都有点僵了的肌肉放松下来。 “另外啊,你跟朕提的,日后但凡过了科举,有了出身的读书人全部需要参军这一点,朕觉得很不错。” “前宋陆游曾经说过,纸上得来终觉浅,本朝王阳明也说过格物致知,从实践中求真知。” “所以你提的这个事情,朕允了。” “不过此事还需要等朕回到京师,召集百官细细拟定一个章程才可以,贸然上台新的法律法规,这是行不通的,袁卿你觉得朕说的可对?” 袁崇焕这时已经转过了身朝着门外走去。 可就在朱由校话音落地的那一刹那,刚准备踏过门槛的袁崇焕猛的停下了脚步。 天启帝这一招,用的确实是狠! 而且一刀命中最重要的位置。 一旦天启帝回京之后,将这事情公布出来,并且说出来是自己这个东林党人进言的。 那么自己将彻底的和天启帝绑在一条船上。 从今往后无数年的岁月中,自己都将会成为让文人参军这一点的首倡者。 若是天启帝真的完成了心中理想,倒也就罢了。 若是天启帝没有完成他的雄图大略,那么青史上,自己就会被彻底钉在耻辱柱上,永世不得翻身。 文人集团的力量,身为文人集团中的一员,袁崇焕再清楚不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