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这句话东林可以用,其他政党也可以用,甚至百姓,读书人,武人,也都可以用。” “然而,朕才是最合适这句话的人。” “朕需要放眼天下,而不是计较这一城一地,一场大胜的功劳!” “而且,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!战场,就是最容易磨砺出大将的地方,朕,也渴望大将,就如同古之君王一般的求贤若渴!” “此时大明已然有了十成胜算,哪怕是朕去统筹一切,又能如何?” “反倒不如磨砺磨砺大明新的将领,让他们,可以成长到独当一面!” “此时的朕朕,只合适当一柄悬于建奴头顶的利剑,给与建奴威慑,只适合当一个最终的底牌,为大明兜底。” “回宁远,于局势无利,还会压制大明新将领们的成长,朕不欲也!” 朱由校提到的顾太常卿四字,重重的叩击在了袁崇焕心头。 这个人,是东林党人们的旗帜,也是东林党的创建人,甚至旁人对这人的尊号,都是“东林先生”。 这人,是顾宪成。 天启帝所说的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,前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。 这一副对联,如今还悬挂在顾宪成故里的顾端文公祠中。 而在这个时候,天启帝提到顾宪成,这说明了什么? 在袁崇焕的心中,结合上这一段时间以来对天启帝的了解和脑部。 袁崇焕觉得天启帝释放这个信号说明了,天启帝追赠顾宪成的太常卿,是天启帝的本意! 而削去顾宪成太常卿的封号,焚毁天下书院,其实是天启帝对东林党的不满累加到了一个程度,为了警告东林党才做的! 这么一想,袁崇焕觉得,自己又想通了一些。 毕竟这么想的话,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即便是焚了天下书院,即便是削了顾宪成的封号,朝堂中的东林党人却也还是鳞次栉比,哪怕是魏忠贤大刀片子哗哗的挥,也没有斩尽杀绝。 一帖《东林点将录》,上边记着的人名,没有出事的可是一抓一大把! 自己,袁崇焕,东林! 不是好端端的当着兵备,统筹宁远么? 天启帝不是讨厌东林,不是讨厌读书人,他只是讨厌那些不做实事就会内斗的读书人! 这么一想,袁崇焕觉得天启帝的很多所作所为都有了解释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