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章 扬州,扬州(7)-《复明1659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撤退的金锣声咚咚响起,分散开追击清军的明军停止了前进,把在地上抱头的清军俘虏带了回来。

    “总兵大人,这些人该怎么处置?”

    “若是攻打营寨,就让他们去打头填壕沟。啊不…”

    甘辉想起来了自己还有一万多降军在后面慢慢走,就打消了直接让他们送死的想法。“让人传令告诉后面的三营,让他们把这些俘虏加到自己本队里去。”

    这批俘虏其实只有不到五百人,即使补充到甘辉的嫡系里,也难以保证这些未经整合的人能干出来什么。但丢给后面,一不怕他们造反,二不怕后面造反---能抓到这些俘虏,就代表自己的赢面并不很小,“敌前反正”的成功率实在是不太高,没必要拿着脑袋冒险。

    于是,这些俘虏的命运得到了些许改变---换了一个送死的地方。

    看到一些长期剃了头的俘虏被送回来,降军营内众将也没什么人想着再阵前倒戈----虽说满洲八旗天下第一,汉军八旗(包括三顺王)天下第二,但这汉军八旗都能被山穷水断的永历小朝廷打的丢了平西王,如果没有上万满洲八旗,自己还是别想着跑到对面当异类看了:同明军之间互相看不起的情况不同,清军内部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鄙视链:满洲八旗看不起蒙古八旗,蒙古八旗看不起汉军八旗,汉军八旗鄙视北方绿营,北方绿营轻视南方绿营…作为鄙视链的最底层,还投降过被认为战斗力渣渣的郑军,自己阵前倒戈多半也是个被架空兵权的命运。

    打散部队,限制使用,给予虚职,明升暗降…这些都是对待降军的常用手法,对于反复横跳的降军,可能还会用上非常用的手法---直接砍了主将脑壳。

    经过一天的行军,明军发现清军留下了一处全空的营寨。仔细搜索以后,甘辉命令纵火焚烧了这里。大军继续前行,不过一个时辰,骑着马的斥候来报已经看见了扬州城的城墙。

    “命令全军加快行军,午后入城扬州。”

    听到能够入城扬州,士兵们都兴奋起来。通过行军途中长官们的讲述,现在谁都知道扬州是一座富得流油的大城市,郑军不允许抢掠,但城内一定会劳军,而城中劳军的,除了酒肉,还往往有抹了脂粉的妓女---这可要比村里那些又黑又瘦的女人好多了。简单的肉欲立刻充斥着整条行军路,口水和荷尔蒙混在一起让每一列都充满生机。

    而被夹在中间的俘虏们,则怀着一种又喜又忧的奇怪心情:喜的是这支明军是要进扬州城的,城内肯定比城外舒服些,忧的是碰到战斗肯定让他们上去送命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扬州城下。

    “恭喜老爷升任总兵官!”清军大营一处宽敞的帐篷内,几个跟随多年的亲兵祝贺着从参将“荣升”总兵的家主。

    “哪有什么喜的,我这是踩着老上官的脑袋上的位啊。”新任总兵的刘大纲苦笑着把赏钱发了下去,无论他愿不愿意当这个总兵,他都得给亲兵发赏钱。
    第(1/3)页